第312章 极图末路(2 / 3)

700亿元。

当下,顺风的处境是整个快递行业的缩影。由此可见,价格战也打了三四年之久,除了竞争还在加剧,行业内的差生竟没有出现“掉队”的情况。

反观“优等生”则依旧在苦苦地挣扎,也就是说价格战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在内卷中,让行业状况越来越差。

而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通达系、顺风、极途等玩家,都表现为整体产能增加,但单票收入却在降低,股价也持续在滑坡。

“快”曾经是极途的秘诀。

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快递公司,其公司的创始人是原OPP印蜥国业务负责人李杰。

李杰创立极途时,正值Shopee、Lazada等东南亚电商的崛起,因此风口之上的极途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为东南地区第一大快递公司。

作为一个规模为王的行业,东南地区的电商规模,显然难以满足极途和李杰的胃口。因此,在国内分一杯羹就成了极途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国内已经形成了顺风、菜鸟网络以及晶东物流三足鼎立的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极途想要吃下这块“肥肉”并不容易。

于是,深谙国内市场的李杰选择了“曲线救国”,花重金将龙邦速运,绕道拿到了全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正式进入国内市场。

为了更快地打开局面,在OPP、企鹅、高瓴、红杉等资本的加持下,极途开始了疯狂并购。值得一提的是,段永平也是极途的重要股东。

极途用“一力降十会”的打法很快挑战了整个行业,为自己开拓出了一片天空。根据相关报道,早期的极途每票比通达系低1至1.5元,寄件享全国首重5元的优惠,比通达系便宜一半。为此,极途还做好了亏损两年半的准备。

在这种不缺钱的扩张模式之下,极途很快便没有了“对手”。

随后,极途快递以68亿元收购整合百世快递,完善了其在国内的基础设施,以此提高产能上限并拿到了阿狸系电商的订单。

此后,极途又在拼夕夕、音符、快手等新兴电商平台的加持下,极途一跃成为国内快递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单日包裹规模达到5000万件。

巅峰时期,就连龙头顺风都要让其三分。去年中旬,一向强势的王卫也选择向极途“低头”,将丰网以11.83亿元全资出售给极途速递。

去年10月,极途快递终于在鲜花与掌声之中在港交所上市,一个多月后,极途就超越中通快递成为国内仅次于顺风的第二大快递公司。

极途的成功,离不开背后资本的支持。极途IPO前夕,融资金额达到了55.7亿鹰元。

不幸的是,参与极途A轮及之后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博裕资本、企鹅投资、D1 Cital和淡马吸等国内外明星机构投资方目前均已浮亏。

极途的狂奔,牺牲的是单价和利润。

但是,这种模式如果不能快速整合,后劲就会越来越小。

极致的价格战下,行业的大并购并没有产生,反而各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不停地内耗。“低效竞争”没能打出结果,还让快递公司的集中度变得更加分散了。 没有一家大的快递公司淘汰出局,互联网模式应用在快递领域,最终被证伪。

且大战之下,最苦的还是终端的快递员,面对收入日渐微薄,有不少快递员甚至转行送起了外卖。

由此可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终究卷不出一个明天。

在这种背景下,资本也开始对快递行业“祛魅”。因此,自今年年初开始,极途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下跌,当时市场把原因归结到了极途的解禁,为了对冲解禁,6月中旬极途还向市场抛出了一份10亿元的回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