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臂上,幸好没射中胸膛,否则,老命就交代了。
“快,快,躲到大车下面。”游缴没有去计较手臂上的箭,提着环首刀,快速的躲到一辆大车旁边。
刚刚躲到大车旁,就听到哆哆两声,两支箭矢射在粮包上,粮食从箭矢撕开的口子中流出来。
有两个跑得慢的青壮,瞬间就被射中五六支箭,倒在中间的空地上,看样子是活不成了。
“快,快,把火把扔掉。”游缴大喊,因为这两个被射死的青壮,手中都拿着火把。
一支支火把被扔出去,车阵里面顿时黑下来,箭矢也就少了下来。不过马蹄的声音好像更响了,不对,不光前面,后面也响起了马蹄声,大地在马蹄之下抖动,车上的粮食更加流得快。
“杀。”也许前面的骑兵发现了后面的骑兵,于是放弃了车阵里面的泾北青壮,向后面的骑兵冲去。
兵器交碰的声音,不对,这是铁器被砍断拉出来的刺啦声,谁的武器被砍断了。
刺啦声不断,不对,一方的兵器完全压制了另一方的兵器,这是哪一支军队的兵器这么强?难道是借宿的那一百多人,很有可能,那一百多人的兵器和铠甲一看就同大家不一样。
战斗在车队后面持续进行着,黑暗中,只看见黑影来回穿梭,不同的是,一支军队在每一次碰撞后就减少了不少,而另一只军队的人数和阵型几乎没有发生改变。
终于,争斗结束了,其中一方以极大的伤亡为代价,换了数十人逃脱。
留下的那支骑兵跑过来,从地上捡起还在燃烧的火把,用火把照着,在打扫战场。
这是一场骑兵与骑兵的硬战,刘协这次出来的目的,就是要看看羌族的战斗力,现在终于知道了,与刘协的羽林郎相比,这些羌族的战斗力的确不怎么好。
从骑术来看,羽林郎的骑术略次与胡羌族人。但是胡羌的武器、铠甲都不及羽林郎。胡羌族人大部分都没有铠甲,有的身穿皮甲,穿铁甲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只要羽林郎的武器挨着了胡羌人的身体,就一定能给他们造成伤害。
还有就是武器,胡羌族人的武器硬度不及羽林郎,往往在双方用力砍劈,武器相交的时候,胡羌族人的武器就被羽林郎砍断了,失去了武器,胡羌族人也就没有抵抗的力量。
要不是刘协需要胡羌族人报信,刘协一定会留下那些逃跑的胡羌族人。虽然羽林郎的骑术不及胡羌族人,但是羽林郎有一种远程攻击武器——三眼弹簧弩,可以在五百步距离杀死敌军。
五百步,说起来不远,可是在战场上这就是成千上万的尸体才能拉平的距离。汉朝的长度单位,三百步为一里,五百步就是一里半还要多一些,相当于后世的八百米,骑兵都得用好长时间才能冲到,如果是步兵的话,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羽林郎按照刘协的安排,取出马匹上带的樊稠和郭汜的箭矢,对着还没死去的胡羌族人就是一箭,而且故意把箭矢留在尸体上。
羽林郎又去把战死的泾北青壮搬过来,拔掉他们身上的箭,然后用樊稠和郭汜军中的铠甲给他们穿上,然后在受伤的地方,用箭矢穿一个洞。
最后在路旁挖一个坑,把这些青壮埋进去。至于泾北的青壮,刘协告诉他们,最好立刻搬迁,起洛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