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为看看苏定方,再看看程知节,从两人的眼里,都看到了血丝。
不妙,好像都认真起来了。
也不知程知节为什么这么坚持,难道西突厥真这么强,不可战胜
还是真的因为天气原因,想等到开春再动兵
“定方,我们都是知兵的,要打,就一定要打顺风仗,如今天时地利皆不在我,下面士卒也厌战,则人和也不在我,这种条件,怎么能打”
程知节双手扶住桌案,身体略微前倾,神情极为肃穆。
这个时候,他才展现出做为一军主帅的眼光见识。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这些都是太宗和卫国公的用兵精要,难道你都忘了吗”
苏大为看了看他,仿佛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程咬金。
兵法谋略大家
呃,刚才说的好像都是孙子兵法里的话。
不过如果结合之前程知节所说,灭东突厥那一战,便有了不同的味道。
庙算,先胜而后求战。
战机
有点东西啊。
苏大为听得若有所悟。
苏定方沉默了片刻,点点头“你说的都有道理。”
“那是,老程我打了一辈子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咳咳。”
吹牛吹到一半,突然想到这话有点影射太宗的嫌疑,程知节赶紧收口,剧烈咳嗽起来。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一,便不会败太惨,有二,便有了胜算,如果三者齐备,那便可以摧枯拉朽。”
说着,他又伸指朝帐外指了指“而且不怕告诉你,我们在这里等着不是没有意义。
此次出征,展现我大唐的实力与决心。
保证我们通往西域的商路。
威慑、压服那些墙头草的部族,让他们不敢全心倒向西突厥,便是有功。
另外,我已经征召了其他部族的人,让他们做我大唐鹰爪,等到开春后一起对西突厥用兵。
此消彼涨,自然更有胜算。”
征召其他部族,意思就是让臣服于大唐的蕃属部落,出兵出人。
当然,都是自带干粮,大唐不出钱。
这就是宗主国的威势,一句话,各部族便乖乖配合做仆从兵。
当年王玄策能借兵灭中天竺,正是凭此。
以极少的大唐府兵,配合大量的异族仆从兵,是大唐在西域用兵的一惯做法。
有时甚至只有主帅是唐将,底下全是异族仆从。
这种模式,其实是跟突厥人学的。
突厥做为横贯草原和东西的霸主,压服无数部族,其威势和影响力一直可达后世的中东。
这一路上的小部族,都得听霸主的号令,凡战,都要出兵做突厥的仆从。
苏大为听得程知节所说,细细一品,顿觉得大为有道理。
西突厥汗国,现在就算再怎么势力缩水,十几万控弦之士还是有的。
再加下底下一堆仆从部落,紧急情况下爆兵数十万,也不是不可能。
而大唐这边,这次一对比,就显得有些寒碜了。
以大唐军制,凡战,三名战兵,配一名后勤辎重兵。
此次作战,真正的战兵只有三万,后勤一万余人,其他七拚八凑,满打满算,也就四万余人。
如果能征召到足够多的仆从兵,倒是能增加不少实力。
就在苏大为这么想时,只听苏定方平静的道“大总管,等各族征召的人手到了,阿史那贺鲁只怕早就得到风声跑了,
永徽二年,阿史那贺鲁与处月、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