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二十五岁(1 / 3)

二十五岁,是一个特别尴尬的岁数。

按照正常的年月流转,这到了岁数时,身边的祖辈们,将会排着队离开……

若剧本没有特殊性的话,这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谈婚论嫁”的年龄。

所以,似乎每一个人的二十五岁,都会悲喜交加。

可属于我的,却是一悲到底,绝无缓冲。

刚回小岛不久,我便收到了新的噩耗。

我的姥姥,确诊了骨癌。

她虽与我的爷爷同岁。

可看起来,却似乎比我的爷爷,要幸福的多。

当然,我说的是物质条件上。

若从“精神生活”上来讲的话,爷爷应该比姥姥过得幸福。

因为彼时的姥姥,已守寡近四十余年。

爷爷的床边,始终有奶奶的呼噜声。

姥姥的床边,却只有姥爷的照片。

而且就算是物质上的富贵,也丝毫没有影响到老太太身体上的劳累。

大舅的别墅里,本来雇有一个专职培育花卉的“园丁”。

等到姥姥被他接到身边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雇了这个“园丁”。

理由是:“这么好的地,养一堆中看不中用的花,不是白瞎了吗?”

于是乎一年以后,大舅家的茄子、土豆、大辣椒,豆角、玉米、西红柿,地瓜、窝瓜、黄瓜甚至西瓜等等时令果蔬,便再也没有出去买过。

而且不止是大舅一家,包括妈妈在内的许多大舅的兄弟姐妹们,亦大多得到了惠及。

对于此事,唯一不满意的,估计只有别墅里的“厨子”了。

因为他明显少了许多,为了买菜而虚报账目的机会。

时至今日,即便姥姥已经走了十余年。

可那片土地也始终没有荒芜,依旧年复一年地“喂养”着,姥姥的子女们。

只不过地里干活的人,变成了大舅与妈妈。

大舅是个孝子,真正孝顺的人。

姥姥在的时候,他总埋怨姥姥有福不会享,非要那么操劳。

姥姥走了之后,他却第一时间接过了“操劳”的“工作”,理由是重复自姥姥的原话:“还是自己种的东西好吃!原生态,无污染!”

随后,又会加上一句自己的“原创”感慨:“菜里有妈妈的味道!”

说来也是讽刺,一生清贫的奶奶,喜好侍弄的,是无用的花卉。

借子女之力,晚年极为富贵的姥姥,却始终痴迷有收获的耕耘。

姥姥的病,究竟“起源”于何处,已无从考证。

只是促使大家发现她得病的“引子”,是在地里干活的她,不小心摔了一跤。

然后,便永远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

姥姥很要强。

就算无法行走,她也始终拒绝轮椅。

替代的方式,是让大舅给她定制了两块带“把手”的“木板”,以及一套护膝。

为的,是让她可以在地上“爬”着走。

她始终坚信:“我早晚是要站起来的,买轮椅干啥?爬着走挺好的,可以锻炼身体!”

我回小岛时,正是她刚开始选择这种“行走”方式的初期。

彼时的她,还住在大舅的别墅里。

她的子女,以及子女的配偶们,则是排着班,轮流地守在她的旁边,伺候她。

我的妈妈,和姥姥吵了一辈子的架。

即便是姥姥已经身处只能“爬”着走的困境时候,也丝毫没有影响妈妈去与姥姥继续“拌嘴”的决心。

哪怕是“陪护”的日子里,也依然如是。

倒不是说妈妈不爱姥姥。

看着那个“腰杆子”向来笔直的老太太,只能伏地而行的样子时,妈妈也心疼到偷偷掉过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