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陷阵破垒
原来当初喜善等十几位法师,在尹大法师率领下,早早就赶到摩固岭,因为他们也知道此处位置极为重要,可算是高济王国的定海神针,此堡垒若一旦不稳,整个高济国都会动摇。
随后消息传来,南朝逆贼攻取了宿州,尹大法师便决定留一半法师帮助守卫摩固岭,另一半人随他去宿州,他要会一会那位南朝剑客。尹大法师此举,一来觉得摩固岭根本不可能丢失,二来他认为逆贼之所以猖狂,全是几个南朝剑客夹杂其中,只要将这几个剑客解决掉,余下逆贼不足为虑,如此以来,也免得法师违反约定直接对军士动手,高济虽没有法师不插手军事纷争的规定,法师们却也自恃身份,不会轻易对常人动用法力。
尹大法师临走时指定留下的人由一味法师为首,并说他会快去快回,耽搁不了多长时间,谁知他一去不返,再没回到摩固岭,只是三四天后传来一封书信,一味法师告诉大家说,尹大法师已回西京,其它消息的并未多说。
此时的摩固岭上,先后有三支高济军,分别是原来的一万驻军,后来的义州败军及损兵折将的郑天明的三万军士,再就是后来从宿州来的桂总管的三万精锐,三支军队桂总管实力最强,他职位又最高,更有五六名法师相助,他便临时成为摩固岭上的主将,岭上一切都听候桂总管的安排。
桂总管到了摩固岭的第二天,便令郑天明带着他的三万人马加原来驻军一起杀奔宿州,意欲趁宿州刚破,贼军立足未稳,复夺宿州。
郑天明反驳道:“宿州贼军方胜,势焰滔天,此时不易攻取,还是保有摩固岭方是上策。”
桂春眼珠一翻,鄙视着郑天明道:“上策?龟缩不出叫上策?我看郑将军是被贼军打怕了吧?”
“你……”郑天明气得胡子直抖。
桂春却反而笑道:“郑将军,此时攻取宿州,贼军一定意想不到,这叫出其不意,若待其军队修整完毕,城墙修缮之后,再攻取可就难了。何况对方只有数千兵马,怎能抵挡住你五万大军?”
“桂总管,你曾经亲率五万大军奔守宿州,现在却在这里,这又怎么说?”
桂春脸上闪过一丝阴鸷,但稍纵即逝,甚至郑天明都未能觉察到,他仍是笑笑道:“郑将军,那只是我请君入瓮之策,若不将这些叛军引入城池,怎么才能将他们一鼓而擒,郑将军不必再推辞,这也是王上大人的旨意。”
见桂春以王上的话来下达命令,郑天明再也无法反驳,只好收拾本部兵马与义州败兵,杀奔宿州而去。
郑天明刚去不久,便有人来报,摩固岭关口前,有七八位南朝剑客求见主帅。桂春一听大喜,急忙到关前,吩咐开关放剑客们进来,桂春对一味法师解释道,这些南朝剑客,乃是他邀请来的,前来相助高济军击破逆贼。一味法师在旁边听了也不好阻拦,他知道这桂总管交流甚广,与中原剑客也交往密切,何况有中原剑客帮忙,摩固岭的守卫就更不用担心了。
不久,由高济法师引着,一众南朝剑客到了议事大厅坐下,这位高济法师大约就是桂春派往中原联系的人,听他一一介绍前来的中原剑客。其它人与南朝接触较少,还不觉得什么,一味法师与喜善法师年轻时曾经在中原游历过,对中原道界颇为了解,明确来的这些人物后,心中产生一丝莫名紧张。
因为来的人物并非一般,青城山掌教、王屋山真人、茅士观主、崆峒山散人,还有一位青袍青鞋的蒙面人自称是姜园院长,这些人物喜善大多数曾听说过,都是一些道界的枭雄人物。这些人在大厅上坐下不久,山下关口第二次有人禀报,又一批中原剑客到了。
这几个人虽然不多,却是中原道教之首太清宫的人物,其中有太清宫的副教主,一位殿主,两位道尊。那副教主一到便由人引到了偏殿,留下一位殿主和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