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王朝的普通百姓对大秦人攻占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几乎就没有采取什么抵抗的程度。
因为刘邦采用的方式就是只要你不抵抗,只要投降就与民约法三章,不会伤害这里的百姓。
这让刘邦行进的速度非常快,也让刘邦军队几乎每一场战争都可以做到零伤亡。
大秦对于塞琉古的统治非常的宽和,不会打扰他们的生活。
时时刻刻会有大秦人迁徙到刘邦所攻打下来的地方,然后建立自然村落,或者是和塞琉古的平民混居。
他们的语言其实是不相通的,塞琉古的是古希腊语,使用的文字其实就是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是字母文字的源头 。
迁徙来的大秦人使用的是大秦语用的是大秦的文字。
随着大秦人逐渐的向这里汇聚,朝廷就会向这里面派出教书先生,教导大秦子弟们学习大秦文化。
至于说塞琉古的那一些人,你后来慢慢,并没有强求,想要学就学,不想学也成,不会强制他们学习。
不过他们已经成了大秦人,必须遵守大秦的律法,大秦律法在这里使用篆书和线形文字B双语书写,用来告知统治境域内所有的人。
大秦的律法是非常健全的,涉及到方方面面,有的东西其实用希腊语根本就无法解释,只能使用声音翻译,治下的这些人民进行教诲。
总而言之,在大秦境内是禁止私斗的,这条律法非常严格,不只是个人的事情,涉及到他们的家庭。
当然,老老实实的尊重大秦律他们就能够安静的生活。
接下来就是传授大秦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比如说开垦土地的使用拖拉机,那一些比较有钱的当地人有能力购买。
只不过上面的说明书和维修手册全部都是篆书,没有使用希腊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小贵族明显感觉到了一个问题,不学大秦语根本就赶不上潮流,终究会被迁徙到这里来的人超越。
于是,他们先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了大秦的学堂里面,学习大秦文化。
自己也会在学堂里面旁听或者专门请来这里讨生活的大秦人担任先生,一对一的教他们学大秦语,学大秦的文字文化以及礼仪。
由这些小贵族带头,那些平民当然也就主动学习,主动和被动差异很大,所以他们学习的速度很快。
所以刘邦统治的这些区域虽然没有对当地进行惨烈的思想教育,不过大秦的文化其实推行的非常的顺利,只是扩张速度慢一点。
刘邦修建公路的时候,很多当地塞琉古的人们主动提前去帮忙。
墨家的那些领头人是非常乐意这样的情况,不过拒绝了他们义务劳动,给他们提供一日三餐。并且按照大秦小工的工资给他们结算工钱。
工钱当然使用的都是半两钱、银币以及金币,他们所出卖的货物也是使用半两钱、银币以及金币进行及结算。
大秦性控制的区域货币已经在悄悄的改变半两钱、银币以及金币已经成这块区域的硬通货,其他的币种渐渐的要退出交易市场,很多人都不再收了。
他们使用的德拉克马那种金银币既不是金币也不是银币那一种就不怎么受欢迎,虽然说那些币种非常的值钱。
大秦的钱庄随后开始跟进,一点一点回收德拉克马,当然都是按照重量进行计算的,不是按照面值计算。
这样德拉克马就大大的减少了,当地本土货币慢慢就找不到了,慢慢被人忘记了。
所以说,刘邦这里其实推进的非常的稳健,也没有什么反抗的本土居民。
更加离谱的是,对面塞琉古的城市都等着刘邦天来攻打。
甚至有些胆子大的平民、小贵族跑到刘邦的军营里面,理直气壮的质问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