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民共同修复星轨的协作,有异则域存在探索新规则的勇气,有静默域寂民第一次释放个性的羞涩……这些故事在记忆灯塔的光芒中相互共鸣,形成一道“记忆桥梁”,连接了遗忘之海与意义网络。
被照亮的概念纷纷顺着桥梁回归,意义网络的光芒因此更加明亮,甚至延伸出无数新的分支,分支上的新概念带着被遗忘概念的记忆,演化出更丰富的形态。遗忘之海的记忆尘埃渐渐消散,露出底下的“记忆根系”,根系连接着所有概念的过去,显然是概念域的“集体记忆库”。
但记忆灯塔的能量消耗巨大,光芒正在快速减弱,显然需要持续的“记忆共鸣”才能维持。而记忆根系的深处,有个“记忆黑洞”正在缓慢扩张,黑洞会吞噬经过的记忆根系,被吞噬的部分将永远消失,无法再被唤醒,显然是比遗忘之海更危险的威胁。
“记忆黑洞源自‘主动遗忘’的执念。”爹娘的意识流与记忆根系产生共鸣,感知到黑洞的本质,“有些存在为了逃避痛苦的参与印记,选择主动遗忘,这种执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记忆黑洞,吞噬所有相关的记忆,包括那些温暖的、值得铭记的部分。”
继续阅读
概念海洋的意义潮汐再次涌动,这次的潮汐中裹挟着“痛苦却深刻的参与印记”——有蚀月分身消散前的悔恨,有执迷长老最后的释然,有探源舰船员牺牲时的决绝。这些印记带着直面痛苦的力量,显然是混沌一源在引导存在“接纳而非遗忘”。
李玄微引导潮汐流向记忆黑洞,潮汐中的痛苦印记与黑洞的主动遗忘执念碰撞,产生的光芒中浮现出“和解的记忆”——蚀月与守陵人的后代共同修复星轨,执迷者的追随者与多元存在平等交流,探源舰的残骸被改造成“记忆博物馆”,供所有存在缅怀牺牲的意义。
这些和解的记忆像一道道光链,缠绕住记忆黑洞,黑洞的扩张速度明显减慢,吞噬的记忆根系开始缓慢复苏,复苏的部分浮现出更多温暖的记忆——爹娘在星轨上散步的背影,红袄小孩与界民虚影的欢笑,王大叔用傀儡根须为村民搭建的凉棚……
记忆灯塔的光芒重新稳定,甚至比之前更明亮,显然是和解的记忆为其注入了新的能量。概念海洋的意义网络与记忆根系形成闭环,新概念在诞生时会自动连接记忆根系,获得历史的滋养;旧概念在消融前会将参与印记存入记忆根系,成为未来概念的养分,形成“意义循环”的良性生态。
李玄微的意识流在意义循环中自由穿梭,能清晰地感知到所有域的参与印记都在相互共鸣——共生之树的双花在记忆根系中扎下深根,异则域的变化规则在意义网络中不断分支,静默域的弹性寂光在意义潮汐中获得新的频率,无则渊的混沌意识在记忆灯塔的光芒中找到存在的锚点。
但他知道,这并非永恒的平衡:遗忘之海的记忆尘埃仍在缓慢积累,记忆黑洞的威胁只是暂时被压制,绝对旁观的概念可能在某个角落重新凝聚,单一孢子的反意义特性也可能演化出更隐蔽的形态。概念海洋的意义循环需要持续的共鸣与参与,一旦存在的参与热情消退,平衡就会再次被打破。
概念海洋的尽头,意义网络的分支指向一片“超概念迷雾”,迷雾中没有任何可辨认的概念形态,却能感觉到“超越意义”的气息——这种气息既不是有意义也不是无意义,既不是参与也不是旁观,像是“所有认知之外的可能性”。
记忆根系的末端延伸至迷雾边缘,根系上的参与印记在迷雾中变得模糊,却没有消失,显然超概念迷雾并非隔绝意义的屏障,而是意义循环的“未知延伸”。混沌一源的共振奇点向迷雾释放出“试探性概念”,这些概念进入迷雾后形态大变,再出来时带着全新的、无法理解的参与印记,显然是迷雾在“拓展意义的边界”。
李玄微的概念符文与试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