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甚至是自带武器聚集到龙胆和狼岑旗下的,最大的一伙外来战士是来自涪陵郡,是刘胄的部下,也难怪狼岑的部队会比龙胆的要多不少,光是刘胄就贡献了两千多人,原来刘胄也参与其中,只是他本人没来,只提供了兵力支援。我拿刘胄还没什么办法,涪陵不属于南中地区,涪陵现在是巴郡大都督治下,是张飞的领地,我主动进攻他不合适,而且刘胄一定会矢口否认参加了叛乱,我要好好想个办法对付刘胄。
对这么多俘虏我也没有好的办法,我怕时间长了他们会有骚乱,有些后悔没有多送些人给牙虎、蒲春和雅丽忒丝!对啊,我可以把这些降兵给分散开,来个化整为零,聚集规模降低了骚乱的可能也就变小了。
我找到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首先是在各处守卫补齐飞龙郡兵后,从降兵中挑选年轻体壮而且憨厚老实的补充到建宁城、西山工坊、三处庄园的守卫中去,并且借机对守卫部队进行了扩容,西山工坊和庄园都增加八十个护卫,也就是每处都凑满两百人,这就能应对小规模的防御战;建宁城所谓的杂役,也就是专职守卫也扩大一百八十人,达到五百人规模,看似是比庄园和工坊的人数多很多,但城池要大的多,其实还是比较稀松的,平时需要麒麟曲部队的协防,如果战时麒麟曲也参战了,那就还需要临时征召壮丁协防;另外铁矿场和采石场也各增加一百的守卫,既防止有人对矿场图谋不轨,也是增强对工人的看守。这就挑出了一千多人,这个是作用最大的,因为看守俘虏的力量增加了,而被看守的人员减少了,一增一减之间就有了很好的效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然后是补充四支商队,给工布方向的商队增加一百五十名护卫,给去往龙编的商队补充一百五十护卫,给去天竺的增加两百护卫,因为毛拓干掉了一个马贼团伙,怕其他马贼会跟这个马贼有关联,会采取报复行动,给去哀牢的商队增加五十个护卫,那支商队规模最小,不需要太多护卫,再给各商队补充了些杂役,也都是挑选老实忠厚的降兵,这就又挑出了八百多人。
除了对内的补充,也安排了对外的输出,给毛拓一千人,由商队送去,给雍闿五百人,也由商队送去,给刘巴五百人,跟随商队过去,孟懋领取五百人,孟琰领取五百人,这些都算是加强建宁郡周边实力的举措,他们对建宁本身的安全至关重要,这又调离了三千人,这三千人基本都是随便选的,没有什么标准。
俘虏的主体部分肯定是要去干活的,刚统计俘虏数量时,就同时把有手艺的给挑出来了,不多,只有三百多,他们是一早就送去工坊的,在我眼里工匠和手艺人的重要性并不比战士低多少,我的经济基础并不是税收,而是另外两条,一个是战争掠夺,掠夺来的财富是重要的来源,另一个是贸易,而贸易的基础是工坊,工坊需要大量的工匠、工人。这里有个题外话,那就是政权是靠战争还是商业来维持哪个更好?单靠战争,那是穷兵黩武,一旦战争脚步停下,或者一次大的失败都会导致政权崩塌,比如秦、隋、元、西楚(项羽)都是如此,他们很强悍,但不能持久,而单靠贸易经济会柔弱,比如南宋和北宋、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战国时期的齐国,军事能力很弱,老是被动挨打,但是相对来说政权内部更稳定,也就能更长久的维持政权。而能把两者相结合的是最强大的政权,比如汉唐和清朝前期(后期他闭关锁国了)。在做了前面的人员补充和调动后,我又给工坊派去了一千人,都选最年轻的,他们学东西快些。铁矿场送去五百人,采石场送去五百人,三处农场也各送去五百人,干农活、放牧牲口、采摘桑叶和茶叶、修整水渠等工作,他们是农奴的身份。这批干活的总共安排了近四千人。
最后剩余的人都去做建筑工,一千人送去重建飞龙庄,新的飞龙庄就建在集市附近,那里有箭塔也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