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做大做强的贸易和神秘少女(3 / 4)

进行,称为“集市”,例如长安的“东市”和“西市”。

所有的商人,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进入集市。

在集市之外的场所,是不允许任何人私下交易的,这就是所谓的市税。

至于关税,则是沿路设置关卡,对过往的商人进行的一种税收,例如胡商去往长安,沿途都会经过多个关卡,由朝廷规定一些关卡征税。

与之对应,大唐的商人去其他国家,例如西域,也会被那些沿路国家设卡收税。

除此之外,还有外商税,就是朝廷对世界各国胡商征收的税。

好在现在是在唐初,商人的赋税相对来讲较轻。

商人只需要按照规定,交纳关市税就行,并没有其他负担。

不过当然了,就算这样,还是有一些商人,非法逃避关市税,从而进行私下交易。

一般而言,那些胡商来大唐从事贸易,不远千里。

所贩卖的是奢侈品,如镜子、葡萄酒、三勒浆等都是暴利的商品。

那些胡商就算缴纳完各种商税,也能获利颇丰。

这也是各国胡商频繁往来大唐的主要原因。

所以,税法明确规定:没有固定住处的那些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

但是由于胜州处在边境,没有什么沿路的关税,而且层层卡要,也不是李恪的风格。

但是李恪也深知,商业税的重要性。

于是,他经过谨慎的思考后,将商税提到了十五分之一。

除了分润给朝廷,和他自己保留一部分外,还分出一部分给那些部落酋长。

倒不是他特意讨好那些部落酋长。

而是经过这两天的商贸后,他敏感的发现了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这些部落酋长虽然并不擅长经营,但他们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他们手里握有大量的资源和人脉。

李恪深知,如果能够将这些部落酋长的拥有的力量,全部引入市场,进一步推动胜州的商业发展。

那么,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提高商税,就是他的一种策略。

李恪则将这一部分税款,分给了那些部落酋长后,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了商业利润的分配中,就是一条船上的人。

这种做法不仅能让他获得了那些部落酋长的支持,也可以让商业税的征收变得更加的顺利。

在这种策略下,那些吃到甜头的部落酋长,就不得不想办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获得更多的分红。

只要交易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胜州城的商业贸易就会变得越来越繁荣。

越来越多的大唐商人也会涌入胜州城,与各个部落进行贸易往来。

而李恪也将从中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让他成为这次贸易交流中,最大的赢家。

在繁华的商业区域中,还有两支队伍格外的显眼。

一支由草原人组成,一支则是大唐骑兵组成的队伍。

这是两支特别巡逻队,由他们负责商业区的安全。

那些偷窃、抢劫、到处随地大小便的人,也由他们负责。

而他们的存在,也使得商业区的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维护,环境也因此变得更加整洁。

因此,有效地改善了市场秩序。

不过,说到市场秩序,实际上,这两支特警铁骑,也是也是在出了一场极大的盗窃事故之后,才组建而成的。

也不知道是那个大部落的小姐,听到风声后,私自来到胜州城的这处贸易地点。

就带着一个护卫和丫鬟,在一个摆满精美首饰的摊位前,购买一条镶嵌着宝石的银项链。

就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