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崩塌(1 / 4)

随着国际空间站坠落,不仅仅让北联损失了一个老旧的航天设施,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一种来自于信念的崩塌。

要建立一种认同感,一种优越感,往往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而要毁灭,却并不需要太久,甚至几天就可以做到。

此时此刻,北联内部的很多人,已经开始对北联的前途担忧,同时还有深深的失望。

当然,这一部分人比较清醒的人,终究是少数派。

此时北联的主流新闻媒体上,内容则是一片赢麻了的口吻。

纽约时报:《国际空间站服役寿命已是极限,坠落只是迟早的事情…》

镜报:《这是一次意外,也是一次沉痛的教训。》

泰晤士报:《国际空间站的坠落,也是新国际空间站的升空。》

欧洲联合报:《让我们带着逝者的信念,为人类继续开拓星空。》

CNN:《虽然国际空间站已坠落大西洋,但国际空间站的合作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北大西洋联合体每一个人的内心。》

北联的主流媒体,其报道的主要方向都集中在事故如何发生,以及各种祈祷和纪念上。

对于那三个牺牲的太空人,北联各方都三缄其口,他们的家属也被封口了,其内部网络上,根本没有多少消息。

同时还有几个著名好莱坞明星的私生活问题,被爆料出来,迅速吸引了一大波注意力。

虽然聪明人看出了北联在掩盖和淡化这件事,但是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选择了沉默,毕竟人已经死了,国际空间站也坠落了,他们说什么都没有用,反而会引火烧身。

不过这些人内心对于北联的认同感,正在快速下降,有些人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这里,前往澳洲开启新生活。

不过绝大部分北联的普通人,对于国际空间站坠落一事,确实没有太关注。

一方面是快乐教育导致很多普通人的认知水平不高。

另一方面则是北联现在的经济问题更加麻烦。

失去亚洲这个最大的工业品供应地区之后,北联各地的日常消费品价格狂飙。

虽然阿美丽卡、欧盟、露西亚都在努力恢复工业,但工业这种东西,可不是嘴皮子上下一碰,就可以马上恢复的东西。

西欧,独国的慕尼黑城。

今年刚刚毕业的西蒙斯,正和女朋友希尔,推着购物车在平价超市里逛着。

看着货架上的商品,西蒙斯眉头紧皱着:“该死…价格又上涨了。”

他看着眼前一套普通的衣服,价格却至少是2028年的3倍左右。

“是呀!实在是太贵了。”希尔将衣服放回货架,她虽然想买一套新衣服,可面对这个价格,她觉得自己的旧衣服还可以穿多一年。

西蒙斯非常苦恼:“没有了赛里斯和亚洲的廉价商品,我们的生活水平要下降一大截呀!”

“不是说,北联已经在恢复轻工业了吗?”希尔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

“呵呵…”西蒙斯冷笑着摇了摇头:“那帮政客的话,根本不能相信。”

大学读经济学的西蒙斯,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

现阶段北联的经济问题,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工业就可以完成经济转型。

特别是轻工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特点就是非常吃基础重工业、劳动力成本。

而这两点,恰好是北联的弱点。

高福利的北欧就别提了,哪怕是西欧南欧和北美等地,真正愿意拿低薪踩缝纫机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

哪怕阿美丽卡为了恢复轻工业,全力支持墨西哥发展轻工业,仍然没有办法快速恢复。

毕竟工业企业为了利润,哪怕是在墨西哥生产衣服,他们也不会低利润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