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寻求破局(中杯)(3 / 5)

如果对方真有诚意,就亲自过来洽谈。

刘德明刚刚回复对方邮件,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到了回复。

海大集团也非常清楚谁是大小王,表示他们董事长明天中午会亲自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第二天,中午。

江淼和蒋海波、以及价研办公室秦汉明、商务秘书刘德明,在实验区的餐厅接待了从羊城过来的薛化一行人。

“薛总,请坐。”

“江总,久仰大名了。”方脸的薛化看起像四十多岁,其实他今年已经55岁了。

江淼给对方倒了一杯茶:“薛总喝茶。”

“江总客气了,这一次我们来访,主要是想和贵公司达成合作,不知道江总有什么条件?”做技术出身的薛化也没有弯弯绕绕的意思。“贵公司想通过养殖埃及塘虱缓解原材料供应压力,这确实是一个好想法,对于埃及塘虱产业的规划,我也有自己想法。”江淼缓缓说道:

“如果贵公司自己养殖,那综合成本可压缩到每公斤埃及塘虱1.5元,以我们公司特殊配方喂养的埃及塘虱,粗蛋白含量在25左右,每吨埃及塘虱可以生产373公斤鱼粉,加上其他成本,每吨鱼粉成本大概在4400块钱左右。”

薛化点了点头:“确实,这一点我们确实可以做到。”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目前我们公司的埃及塘虱统一收购价为3块钱一公斤,当然我们下个月开始,也会调低为2.5元每公斤的收购价格,这意味着我们每吨鱼粉成本为7000左右。”

听到这里,薛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矛盾。

双方成本出现了这2600块钱的区别。

显然这笔钱,就是海陆丰公司让利给养殖户的。

可海大集团大概率是自己生产埃及塘虱,因此这一份钱肯定变成其利润空间。

江淼可不想便宜了对方。

毕竟埃及塘虱还有鱼油这个副产品,价值也非常高。

思考了一会,薛化开口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如这样吧!我们每生产一吨埃及塘虱鱼粉,可以给贵公司支付1000块钱专利费如何?”

“低了,别忘了还有鱼油。”

“1500,这基本是我们的极限了。”

“1600,刚好你们的成本可以卡在6000。”

薛化和几个管理层小声讨论了一会,然后点了点头:“可以。”

“合作愉快。”

薛化心里面苦笑,这就是技术领先的强势。

如果他们不使用海陆丰公司的专利饲料,埃及塘虱的养殖成本会提升到2元每公斤,而且鱼肉粗蛋白含量也只有20~22左右。

虽然国内有一些小鱼粉工厂,成本可以做到每吨4000~5000块钱。

这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是使用边角料和市场不要的半腐烂水产品,这种鱼粉的质量非常差,不仅仅变质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容易让喂养的水产品和牲畜禽鸟得病,或者出现育肥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加上这种鱼粉都是小厂生产的,产能非常不稳定,没有办法大批量供应。

类似于海大集团这种大型饲料厂,是不会采购这种劣质鱼粉的。

而进口鱼粉,哪怕是在最便宜的年份,最差类型的秘鲁65粗蛋白鱼粉,每吨到岸价也是6000块钱起步。

也就是说,海大集团哪怕是接受了海陆丰公司的霸王合同,其每吨鱼粉的总成本,也才6000块钱而已。

关键是掌握了一部分核心原材料的供应,这对于海大集团才是最关键。

不然,一旦国际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鱼粉豆粕玉米价格飙升,他们又会陷入被动,将公司的利润吞噬掉很大一部分。

没有自己的原料供应渠道,有时候连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