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孝德王借兵(1 / 2)

七月,大唐西南仡佬族发动叛乱,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率兵进攻反叛的獠民。

因为獠民大多屯据山洞,易守难攻,战斗进行得非常艰苦。

由于张士贵亲冒矢石奋勇在先,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也表现得勇猛无比,终于平息了叛乱。

张士贵的突出表现,也同样感动了当地的官员,他们写成奏章向朝廷作了汇报,李二非常高兴,大力嘉奖了张士贵。

身在倭国的王远安排好了挖矿的马撸哒,这可是足有三万多的倭国青壮,虽然不值钱,却也足够各家商船出海的费用了。

接着是商船与倭国各家族进行贸易,大唐的丝绸、布料、瓷器、茶叶等,在倭国也是抢手货,特别是在见识到了大唐的美味调料、美酒、功夫茶,这些东西更是供不应求。

没过几天,大唐又来了十艘船的船队,除了五千士兵及两千水手船员之外,还有各级别的官员,用来管理接收的地盘和琉球群岛,并保护大唐商船、渔船的安全。

同时带来的还有李二的圣旨,任命长孙安业为遣倭都督,负责倭国及琉球群岛所有军政事务;任命王远为水师大都督,统领大唐所有水军;任命李德奖为右武卫中郎将,统领东洋水师。

从此,后来的这十艘战船为基础,组建成了大唐东洋水师。

王远正准备回朝,海上突发台风,只好继续待在倭国,此时是夏季,海上时常出现台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此时的石见山银矿有了数万马撸哒,已经建设的初具规模,同时抽出一万人,在石见山不远处建造都督府。

王远教给工匠们以吹灰法炼银,已经陆续开始出银了,并且纯度非常高。

这天,孝德王派人找到王远,原来是想向王远借兵,征讨一些不听话的士族。

孝德王新登基,手下无兵无将,仅靠苏我家族的支持,还不是同舒明天皇一样,傀儡一个,想收回权力,只能从大唐借兵。

既然如此,王远便让李德奖带着新到的手下及十艘战船前往京都,并告诉他,让孝德王负责军费,否则不会出兵。

长安,李二到九成宫避暑还未回来,永安宫已经建成大半,老皇帝对此非常满意,已经搬进来一个多月了。

这天,李澄霞陪同长孙皇后、李丽质、小李治看望老皇帝,吃完午饭,四人一同到青苑玉池泛舟。

池中数对鸳鸯在莲叶丛中四处游荡,岸边芦苇丛中随手就能捡到鸳鸯蛋,周围更是鸟语花香,景色美不胜收。

长孙皇后与李澄霞闲聊着,而李丽质看着池中的鸳鸯黛眉微蹙,一副心事忡忡的样子。

长孙皇后问道:“霞儿,灞国公可有家书传来?”

李澄霞甜甜一笑:“皇嫂,前几日刚收到传书,说正准备回朝,怎料海上突起狂风,估计要延后月余。”

长孙皇后看了李丽质一眼,问道:“军国之事本不该问,但本宫却又很是担心,他有没有说战况如何?”

“这倒是没提,仅说为大唐占了一座银矿。”

长孙皇后面色一喜,说道:“霞儿,灞国公乃国之柱石,又是本宫义弟,圣人对其喜受有加。然,灞国公之功劳每一件都堪比冠军侯,先不说研制曲辕犁、林邑取稻种、培育高产粮,单说军功,三骑斩罗艺、一人灭梁国、取回传国玺、单人擒颉利,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功高震主?”

李澄霞顿时慌了,美眸含泪,慌忙抓住长孙皇后的胳膊,急地地说道:“皇嫂,你是知道的,夫君一心为国为民,时而惫懒成性,无心权利,怎会造反?”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拍了拍李澄霞的小手,说道:“霞儿不必担心,你又不是不知,圣人自登基以来,何曾杀过一个功臣?本宫只是担心有人心中生妒,毕竟他与圣人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你应该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