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度解析古籍货币(2 / 5)

古籍货币 ai重歌 2907 字 11个月前

后,铜钱的形状、质量、制度虽历经朝代变迁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在货币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如汉武帝时期始行“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制作精美,深受欢迎,其后各朝累铸,沿用至唐初长达 700 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唐朝建国后,在整顿币制过程中,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

2. 金银货币的使用

古籍记载,最早的黄金货币出现于商周时期,法定黄金货币则在秦和西汉时期流通使用。秦和西汉时期的黄金货币,一般以饼状、麟趾或马蹄成形,主要用于大额交易、储藏、赏赐、赎罪等用途,使用量相当大。到了唐代,由于政局稳定和国力旺盛,黄金的使用又开始增多,尤其在大量的对外贸易中,黄金和白银成为主要支付手段。不过,唐朝实行的币制是钱帛本位制,黄金主要起保值作用。

白银货币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的银币有布状、版状和圆饼状。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禁止以白银为货币。东汉时期,随着黄金作为机制货币被停止使用,白银开始以货币形式在东汉流通。魏晋、隋唐时期有少量银币,到宋代白银使用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在流通领域地位超过黄金。两宋时期,白银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商品也开始出现以白银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的状况。这种状况在元朝得到全面发展,主要是受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影响,这些少数民族一直以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明代的货币制度可归纳为钞、钱、银,明朝早期用钞不用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后来改为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钱钞并用。到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清朝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货币制度,以银为主,以铜为辅,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且银钱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纸质货币阶段

宋朝时期,中国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早出现在公元 1023 年的四川成都。当时四川使用铁钱,重量重但价值小,买一匹绢都需要百斤左右的铁钱,为方便商业发展,出现了一种存款凭证——交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逐渐演变成一种货币,代替了铁钱的流通。此后,纸币在元、明、清等朝代也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和发展。例如,元朝时期货币制度大多延续宋朝,以纸币为主。

三、古籍中对货币的记载及其意义

(一)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古籍详细描述了货币在交易、流通中的职能与作用。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它使得商品的交换更加高效、便捷,打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和规模。例如,《史记·平准书》中对秦汉时期货币制度及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诸多记载,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货币对于国家财政、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同时,货币还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它为商品的定价提供了标准,使得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比较成为可能。此外,货币还可作为储藏手段,人们可以将财富以货币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之需。

(二)货币制度与政策

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货币制度的制定和调整,古籍中也有大量关于货币制度和政策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经济政策导向和政治意图。例如,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并禁止郡国铸币,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不仅规范了货币的流通,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掌控力,也对当时的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又如,宋朝时期出现交子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