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是地理空间的转换,更是文化场域的迁移。卫玠在南渡后写下《梦蝶论》,以庄周梦蝶的典故探讨存在与认知的关系。这或许隐喻着流亡士族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与哲学思考。
在婚姻家庭方面,卫玠的经历同样耐人寻味。
他先后娶乐广之女与山涛之女为妻,这两桩婚姻具有典型的士族联姻特征。乐广是清谈领袖,山涛属竹林七贤之后。联姻巩固了卫氏在名士圈的地位,但卫玠与乐广之女的婚姻更多是门第观念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他为子嗣早夭,血脉断绝。这种结局与其家族在永嘉之乱中的遭遇形成历史回响,暗示着魏晋门阀制度的内在脆弱性。
卫玠27岁前往南京时,他的名气已经很大了。当地人听说他要来,都跑出来一睹风采,结果把卫玠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就像一堵又一堵墙,密不透风。
卫玠本来身体就不好,刚经历了舟车劳顿,现在又面临着极其喧闹的场面,他的身体很快就撑不住了。安顿下来后,他便大病一场,不久便离世了。
古代神仙爱情的典范,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史上“先婚后爱”的典范,是出了名的颜控,也是三国时期着名的“纯爱战士”。婚前,他放浪形骸,扬言娶妻不看才华、不看品德,只要美就行。
可婚后,他却化身宠妻狂魔。在封建时期妻妾成群的年代,他一生只有妻子一人,妻子去世后,他也郁郁而终,真是“情深不寿”。他就是曹魏着名谋士荀彧的儿子荀粲,堪称“史上打脸第一人”。
婚前有多花心,婚后就有多专情。为了给妻子治病,他不惜在大冬天脱光衣服,赤裸躺在雪地上,只为让妻子退烧。王维《伊州歌》中有“皎洁如明月,不辞冰雪为清热”,可惜最后妻子还是离他而去。历史不是偶像剧,但荀粲和曹氏的爱情比偶像剧更令人动容。
荀粲的奉献,三国时期曹魏着名玄学家,生于公元209年。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其父荀彧是曹操帐下的核心谋士,被誉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反对曹操称公而被迫自尽。荀粲的成长环境充满矛盾:一方面,家族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因父亲的悲剧而笼罩着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下,荀粲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尤其对老庄之学情有独钟。
与父亲荀彧继承爵位、出任黄门侍郎不同,荀粲一心远离权力斗争,选择以清谈名士的身份活跃于文化领域。这种人生取向为其婚姻选择埋下伏笔。
太和年间,荀粲做出惊世骇俗的婚配决定。当时士族婚姻多集中于门第,荀粲作为顶级门阀子弟,通常会与陈氏、司马氏等大族联姻。但他公开宣称“妇人美色者,才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断然迎娶容貌绝美却出身寒门的骠骑将军曹洪之女。
这种言论和行为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是对礼教规范的反叛。但婚后的荀粲却展现出与公众形象截然不同的深情一面。虽然他以好色闻名,实则与妻子建立了超越肉欲的精神契合。两人在婚后过着如胶似漆的恩爱日子,一起看花、一起听风、一起赏雪。荀粲沉浸在曹氏的温柔乡里,片刻不离,与婚前风流的样子判若两人。
而且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荀粲竟连一个小老婆都没娶,他只想着和爱妻携手一生,白头到老。但命运的转折比暴雨更突然。
两人恩爱没几年,曹氏大病一场,每天高烧不断。曹氏躺在床上,荀粲痛在心里。为了让爱妻好受一点,他竟在大冬天里脱光衣服躺在雪地上,把自己冻得浑身冰凉,再回到屋里抱着爱妻给她降温。
《世说新语·惑溺》记载:“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这个“以身熨之”的细节颠覆了传统士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