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内容正在手打中,当您看到这段文字,请您
特殊时刻,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33言情
如有问题请点击此处反馈给我们
“习惯?顺手?职业病?”罗婵简直要被气笑了,指着那句“娱乐性深入人心,学术性一无是处”,“李乐,你这嘴....是不是淬过毒?我这论文在你眼里,就这么.....这么不堪入目?”
李乐咧了咧嘴,连忙摆手,“没,没......你写的,挺好,还行,我这只是,轻度,适度批的...呵呵呵。”
“轻度?!”罗婵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个微小的分贝,立刻引来旁边不远处一个正在埋头苦读的学生不满的注视,赶紧歉然地点头示意,然后转回头,用口型无声地对李乐说,“你这意思......还有重度?”
李乐闻言,眨了眨眼,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也没直接回答,而是转身从自己放在旁边椅子上的书包里,摸索了几下,翻找出一份装订好的、厚度更可观的英文论文打印稿,轻轻推到罗婵面前。
“喏,给你看看这个,这是,重度的。”
罗婵疑惑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那本论文,封面页上赫然印着李乐的名字和论文标题,迟疑着伸手接过,带着几分好奇和怨气,翻开了第一页。
入眼是整洁的英文排版,而与正文的严谨格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页边和行间布满了另一种优雅花体字迹的批注,更老道,更犀利,同样是红色,数量之多,几乎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
她仔细辨认着那些流畅又毫不留情的句子,发现那些批注的“毒性”比起李乐对她的,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一段复杂的理论阐述旁,“读完这章,我的咖啡彻底凉透了,但没关系,我敢保证,明天这时候,阁下的逻辑链条比我的咖啡凉得更彻底、更透心凉。”
在某个结论段落后,则是,“真恍然大悟!原来前面这数万字的铺陈,都是为了这个显而易见的常识做铺垫?真是.....独具匠心的伏下什么,李尔德?李士比亚?李更斯或者是李拜伦?明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阁下的提名,我是不服的。”
更有一处,针对文献综述部分,批注毫不留情地讽刺,“建议阁下下次的文献综述改用抽签方式?既能节省大量时间,又能保证令人愉悦的随机性,反正就目前的效果来看,差别不大。”
罗婵看着这些充满英式讽刺和学术优越感的毒性评语,脸上的怒气渐渐被一种极其古怪的表情所取代,先是肩膀微微耸动,接着忍不住低头,用手捂住嘴,可最终还是没憋住,“噗嗤”一声低低地笑了出来,越笑越厉害,身体都微微颤抖,赶紧又用论文遮住脸。
好一会儿,才抬起头,眼角都笑出了泪花,身子往前一趴,看向李乐,断断续续地说,“你....你这,日子,都是怎么过来的啊?天天被这么淬炼,居然还没心理变态?”
李乐瞄了眼罗婵脖子下面,被挤得变形的高耸和那道若隐若现的沟壑,眼皮上挑,叹口气,无奈地耸了耸肩,脸上是一种饱经沧桑的麻木,“现在,心里平衡点儿了吧?怎么样,这下心理平衡了点没?我这可是重度患者的日常。跟这位比,我给你写的,是不是堪称和风细雨、充满建设性了?是不是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春天般的温暖?”
罗婵好不容易止住笑,低头翻看着李乐那本被批得“体无完肤”的论文,再对比一下自己手里那份,忽然觉得上面那些红色的“毒评”似乎也变得顺眼了许多,甚至带着点“同病相怜”的亲切感。
她仔细回味李乐的那些批注,虽然言辞犀利,刻薄得让人跳脚,但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