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旧别回家(2 / 2)

初,但想要在圣灵宗救出许三和玉小楼那是痴心妄想。

沈笑他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他只得忍住。

现在他和冰儿二人乔装打扮之下混在人群之中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别云山,来到了这个他生活了好几年的地方。

这里,有欢笑也有痛苦,在这里,他的大哥许三将他抚养成人并教授武学;在这里,他遇到的冰儿这个无怨无悔陪伴在他身边的冰儿;在这里,他也遇到了让他牵肠挂肚但依然幸福的玉小楼。

来到别云山之后,他们来到了许三和沈笑等人先前居住的那片桃林旁的小木屋所在地。那里虽然经历了圣灵宗四大护法的摧残早就毁于一旦,但当他们回到那儿的时候,那里被人又建得焕然一新。足足有二十多间的木屋不知什么时候早就拔地而起,矗立在曾经被摧毁的土地之上。

一间间用木头堆砌而成的房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这些木屋巧妙地依山而建,三面环绕,形成了一个面积足足有一亩之大的宽敞院子。

在三面环绕的木屋后面,是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树林。这些树木虽然不高,大约只有五六尺左右,但却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恰好能够掩盖住木屋。树林的密度相当可观,大约有十来排之多,给人一种茂密而壮观的感觉。

仔细观察这些林立的小树,可以发现它们如同一个个忠诚的卫士一般,整齐地排列在院子的四周。当山风吹过时,小树们会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摇头晃脑,又好似一队队训练有素的卫兵在号角声中迅速排兵布阵,展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美感。

而在三面依山而建的木屋前方,矗立着一座高达两丈的巨大大门。这座大门不仅高大,而且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大门两旁的柱子更是粗壮无比,直径约有二尺左右,竟是用松柏制成,显得格外坚固耐用。而门扇则是由儿臂粗的树杆精心编织而成的栏杆,既美观又实用。

偏房之前的一个木桌之前,端坐着的是沈笑在四方城中遇到的那个中年人,他显得有些老了,头发有些花白,但却很是精神,此时的他手中拿着一卷书在摇头晃脑地读着。在中年人的前方放着两个小桌子,小桌子前坐着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分别是中年人当年在四方城待着的那个少年和小昭。

两个少年手持毛笔,在小桌子前的一块石板上一笔一划地写着什么。石板的右侧,分别放着一个石头凿成的砚台,但砚台里面不是墨,而是清水。两个少年用毛笔蘸着清水当墨,将石板当纸非常认真地学习着。

陪伴东方朔而来的老徐则坐在对面木屋的一间房子的门槛之上,半身靠在门框之上,面露笑容地看着两个少年在那儿读书写字。

胡彪从一间房子里走了出来,他看了看两个写字的少年,本来想要张嘴说话的他突然用手将嘴堵了起来,而后蹑手蹑脚地从院子中穿过来到靠大门的一间房子里面。出来之时手里多了两个用木头掏空制作的木桶。他提着桶悄悄地走出大门,而后在大门的一边拿起一把铁锹便向远处走去。

明昭他们两个少年停下了手中的毛笔,将毛笔放在了笔架之上,而后拿起木桌左上角的一本书,双双齐声朗读了起来。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读书声郎朗而起,从院子里飘了出来,回荡在山腰之中,传得好远好远。

中年人读着自己手中的书,丝毫不为两个少年所影响,徐伯脸上的笑意更浓,他的头也随着两个少年的读书声而晃了起来。

刀光枪影啸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