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无形的威慑(1 / 5)

“卫国君臣在城门发生争吵?”郤至听说之后想去看热闹,半路碰上了正在返回的楼令队伍。

楼令一眼就看出郤至想要看热闹的架势,说道:“史官在场,他们不要脸,我们还要脸呢。”

“我当然知道有史官在场,过去站在边上看热闹,不至于被乱写吧?”郤至说道。

史官不至于乱写,只是一定会记录郤至看卫国君臣热闹的事实。

“回吧。”楼令劝道。

郤至不听劝,朝着楼令“哈哈”大笑,一边用肢体动作示意驭手赶紧驾车动起来。

楼令只能眼睁睁看着郤至去凑热闹。

不少国家的人都当面看过卫国君臣的热闹,可能是类似的事情发生次数太多,搞得卫国君臣都不避讳了。

郤至赶到的时候,正是卫国君臣闹得最欢的时刻。

那一会,宁殖都跟卫君衎发生了拉扯,其他人想分开两人,导致场面上去显得非常混乱。

因为场面太混乱的关系,所以卫国君臣都不知道郤至在场看热闹。

一直到郤至忍不住发出“哈哈”大笑,才吸引了卫国君臣的注意力。

若是其他人来看热闹,卫国君臣可以无视,偏偏来得是郤氏一家的郤至,不得不让卫国君臣进行收敛。

正如楼令所猜测的那般,卫国的史官记录了郤至看卫国君臣热闹的事实。

要是后人看到这一段记载,不看前因的话,多少会猜测是不是郤至引起了卫国君臣的争吵。

没有热闹可看的郤至返回营地,找到楼令像是讲笑话那般,将卫国君臣的行为讲一遍。

“君臣当街拉扯?那可真是……”楼令没有说出‘草台班子’这个形容。

草台班子的现象可不止是仅限在卫国,事实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这般。

要论哪一个国家看起来更为严谨一些,当前的晋国定然要算一个。

当然,晋国并不是楼令成为中军将才让领导班子看上去严谨,应该是晋文公设立六卿使得晋国做什么都在事先存在计划表。

仅仅是要干什么事情先进行讨论和做出规划,晋国在这一项上面就胜过那些想干嘛就干嘛的国家。

楼令获得卿位之后,晋国当然是迎来了新的改变。

这个改变不是说其它,讲得是晋国不再走一步看一步,变成了有了长远的规划。

其实,楼令本可以更为激进,对待列国也能够更为残忍,可是他仍然有敬畏的东西。

在当前,支撑或约束一国之君或大臣在于史官体系。

比如,楼令一直约束自己,怕得不是被一国之君算账,也不是极度顾忌某一位同僚,最怕的事情是身后名过于恶劣。

作为一名从现代魂穿到春秋时代的人,竟然想着顾忌身后名?那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对历史的敬畏。

所以说,史官体系一直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对掌握权力的人发挥出了最大的威慑力。

史官体系的价值在诸夏一直发挥着,地球文明拥有正经史官体系的并不多。

例如西方世界没有史官这个职业。他们的历史是由哲学家、僧侣或贵族来完成。也就是西方各个国家不存在官方委派,完全是由个人来对历史进行记录。

因此说,西方的历史可以看成是由私人完成的传记之类,绝不是正经的历史。

那么就能够发现一点,西方的很多历史事件显得很离谱,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记录中,各种数据会出现很夸张的差距,每一个进行记录的人都用自己的主观来决定那些主人翁的对错。

所以,必须了解非专职与分散性对上诸夏史官体系的区别。

“你这样干,后面我们要是灭掉卫国,少不得烧掉卫国的史书了。”楼令听到郤至自己说史官看到,讲了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