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后知后觉(2 / 4)

花哨。

“这是范氏之主的意志,还是晋侯的意志,亦或是楼氏之主的意志?”孙林父问道。

士匄本来还一脸笑吟吟,闻言直接拉着一张脸:“你已经知道结果了。”

到底是谁的意志对孙林父有区别吗?反正一旦违逆,不止会有晋军进入卫国,孙林父的下场也会很凄惨。

只是,对于孙林父来说是真的有区别。

如果是范氏的意志,孙氏就该决定是不是换一个投靠对象,因由在于孙氏从范氏的合作对象变成在被压迫。

届时,孙林父可以尝试接触郤氏或楼氏,只要其中之一接受,自然会由他们去顶住范氏的压力,再让孙氏迎接新的可能。

投靠晋君周?孙林父才不会这么干。不是因为晋君周没有实权,纯粹就是身份有别。

某国大臣可以投靠他国大臣,哪怕是有统属的关系,可以狡辩为正在合作;直接投靠他国君主?完全无法狡辩就是一种对本国之君的背叛。

士匄看到孙林父在发呆,只能说是感到更加的不悦。

可以将孙林父刚才问那样的话,视为已经对要不要继续保持跟范氏的合作关系出现疑虑。

要是在盟誓之前,士匄会怀疑是不是有其他卿位家族在撬范氏的墙角。现在的士匄只认为孙林父在找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在敬畏誓言的时代,个体都不会拿发誓当放屁,代表集体所立下誓言牵扯到的层面更多。

所有卿位家族一块进行盟誓,他们互相之间取得了彼此最大的信任。

“我无法保证啊!”孙林父是执政,并不是权臣。

执政是职位。

是不是权臣则代表对庙堂的掌握力度有多强。

卫国不是袖珍型的小国。

其实,袖珍型的小国,他们也可以是内部派系林立。

卫国是一个公族实力占比很大的国家,问题在于公族之中比孙氏强大的家族有几个,实力差不多的家族更多。

孙林父能够成为卫国的执政,讲实话就是血统方面的因素更大,不是他能力有多么强,也不是孙氏的实力更为强大。

“我并非是不可替代,宁喜随时有取代我的可能。”孙林父说着看了脸色难看的士匄一眼,继续往下说道:“一旦宁喜成为执政,我只能逃亡了。”

只是孙林父逃亡,不是孙氏需要迁徙。

当前的政治斗争虽然也是血淋淋,但保留着更大的包容性,其中包括主谋者服输就代表事情过去,主谋者自己从斗争的舞台消失,家族成员的性命起码是无忧的。

这种背景的形成,其实就是大家都在斗争层次上面掌握了一个度,跟互相之间不是血亲便有姻亲关系也有关系。

要是发生某失败者的后代获得高位进行报复,整得仇家异常凄惨,该是轮到“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理念大行其道了。

一般就是那样,出现一个影响够大的坏例子,一定会让后面的人避免重蹈覆辙。

卿位家族盟誓之后互相信任,最大原因也是暂时没有发生不拿誓言当回事的坏影响。

士匄知道宁喜是谁,更加知道孙氏与宁氏的矛盾是由于“戚”地的归属。

卫国当前的疆域范围只能说一般,全国属于膏腴之地区域只有那么几个,其中的“戚”地算是最好的一块了。

那个“戚”地本来是卫国之君的直管之地,孙氏、宁氏、孔氏等家族早就在垂涎,落到孙氏手里让其他家族都不服气,以宁氏最为不甘。

范氏跟宁氏没有合作,一旦宁氏取代了孙氏,等于范氏需要重新在卫国有所行动了。

“你需要什么帮助?”士匄现在不喜欢孙林父这个人,只是要先将个人感情放在边上。

孙林父眉头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