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点火?点火!(4 / 5)

以前是刑不上大夫,该被灭的家族一样消失了。

季孙行父将晋国的执法范围扩大化,视作可以更加容易找麻烦,还是那种公开侮辱的刺激手段,刺激得小事变大事,顺理成章再诛灭的手法。

什么意思?大概就是明明罚酒三杯就揭过的事情,变成有法可依,让贵族觉得丢脸进行反抗,反抗则是可以搞得小题大做。

多少权贵就是认定为一件小事,偏偏有人非要揪着不放,碍于面子或是本来嚣张跋扈进行抗法,致使一错再错之下变成天大的事情呢?

从季孙行父的角度,他认为晋国的变革会得罪所有权贵,是一个拉拢列国权贵的绝佳机会,说不定可以联合起来跟晋国为难。

有季孙行父率先展示态度,不少人围到他的身边。

本来离季孙行父比较近的聪明人,反而是赶紧与他拉开距离,其中包括公孙侨这位少年郎。

是谁主动向季孙行父靠拢?多数肯定是鲁人,也有来自列国的儒者。

楼令与士匄站在不远处冷眼旁观,一边低声进行讨论。

拿出去公示的内容经过无数次的推敲,能够指摘的地方只有一点,那便是权贵犯法与庶人同罪这一条。

当然了,法治不等于法制。

法治的范畴还是人治。

法制则是用制度来约束。

只是,仅仅权贵犯法与庶人同罪,无疑就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之前有提到过,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借鉴……,乃至于很多就是对赵鞅的照抄。

约法被中行寅和士鞅扣在赵鞅身上,在当时算是一种黑锅。

之所以说是黑锅,根本原因在于晋国搞出要取代周王室的举动,偏偏又没有成功取代周王室。

赵氏被中行氏和范氏围攻逼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赵鞅鼓动黎庶与奴隶反抗,事先约定有功者必定获赏,后面也真的按照功劳进行了赏赐,包括归还奴隶自由。

商鞅抄的内容就包括奴隶立功恢复自由这一条,增加了旁人可以拿功劳换取个奴隶获得自由的条款。

要说变法之中哪些是商鞅新增,明确展示晋升渠道是其中之一。

在商鞅公示晋升渠道之前,没有人将晋升渠道介绍得那么清楚!

为什么晋国的变法不出名?因为变法之后的晋国没有取得如秦国那样大的成就啊。

要是晋国最后横扫天下,完成了疆域的大一统,发生在晋国的几次变法,包括变法的主持者,他们一样会获得商鞅的历史地位。

“只敢蛐蛐啊。”士匄挺矛盾,希望有人找到漏洞,又不想有人找茬。

楼令扫视形成小圈子的众人,有些人讨论得很热烈,真就没有人公开提出质疑,认可士匄说那些人只敢蛐蛐的事实。

“我们最大的对立是跟儒者。”楼令说道。

士匄“嘿嘿”笑了几声,说道:“不是我看不起,倒是很希望有鲁国之儒敢于直面我俩。”

其实,学儒的不光是鲁人,鲁国作为学儒之人的大本营倒是一个事实。

儒者所学便是礼乐,他们天然需要扞卫礼乐的神圣性。

不是说,有了儒者就有儒家,他们是周公旦的门徒,而周公旦虽然开创“儒”的学说,但儒还不是一个学派。

每一个国家都有“士师”,可不光晋国有“士师”这个官职。

所有国家的“士师”都只是一个官职,他们负责制定法律与必要时作为仲裁者,已经涉及到了“法”的层次,一样没有诞生法家。

其余很多学派,春秋前期和中期都已经出现了先驱者,可是没有人着作成系统的理论,也就是只出现了雏形。

明白了吗?必须要有成系统的理论着作,才算是出现核心,随后形成学派。

为什么有了《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