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情况吧?上吐下泻了两天,后面又拉肚子两天,整个人完全不好了。
然后,一次次没能写完整的一章,总是要到写到早上七八点才补完,又搞到中午的十一二点才睡觉,睡到晚上八九点起床,变成了恶性循环。
身体状况好一些再改一下作息,对大家实在是抱歉了啊!
........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他们的特色,可以是高尚的或卑劣的。
于国家而言,为国生或为国死,一定就是正确。
当然了,每一个时代也会有属于它的特色,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一样。
春秋的特色是什么?国家远没有家族来得重要。形成这种特色,自然是有它的一个诞生过程,真不是凭空就有的。
春秋到战国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可是这三百年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仅次于两汉。
若说两汉是给予民族装上脊梁,使之后人秉持悍勇的志气,春秋战国的贡献则是一再历经裂变所并发出来的各种思想了。
不少人进行过概括,春秋战国的将近三百年之后,后人一直是在那个圈子里面打转,从文学到思想变得一成不变了。
那样讲肯定是一种以偏概全,可是要进行反驳,好多人又找不到一个基点来撬动。
单说注重家族吧?谁会无视自己的家族或家庭,谁都重视啊!
正是因为谁都重视自己的家族或家庭,偶尔出现那么一个愿意为了国家无视家族利益的人,统治者就会挑出来大书特书,期望更多的人能够学习。
在家天下的背景之下,臣子无视个人的小家,为“大家”付出牺牲。这个“大家”是谁?不就是君主的家嘛。
君主肯定是想将自己的“家”经营得更好一些,多数人会因此而受惠,可是因此而牺牲的人,他们忠的是君主,并不是“国”啊。
像是晋君周,他需要的是卿大夫对自己俯首称臣,要不然卿大夫并没有疏忽自己对“国”的义务,乃至于一直在为“国”效力,怎么都算不到乱臣贼子的档次里面去。
晋君周要拿回权柄,他到底有没有意识到核心层面呢?
卿大夫是因为他们的家族实力强大,才显示出那些权柄的权威,真不是有了权柄才显示出威力来。
或者说,权柄本身有威力,只是要看谁去掌握,威力能够发挥出几分。
以当前的时代背景,卿大夫的权柄落到中小家族的手里,他们能够发挥出多少权威?
到时候别说是作威作福,光是爆发国战让他们拉出一个“师”以上的兵力,能够做到也会十分勉强,拉出来纳赋的部队质量不行,无法在国战上取胜,能够维持晋国镇压住列国的局面吗?
要是到了大一统王朝,其实也要区分情况,强势的君主在位,他能够充当后盾,官员的权威来自国家而不是背后的家族,任谁得到权柄都能够作威作福;一旦皇权旁落,或是到了国力衰败的王朝末期,官员的权威可就要变得不怎么样了。
晋君周光拿回权柄有什么用?他要有发挥那些权柄的硬实力啊!
所以,晋君周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急切拿回权柄,他要先扶持出一批实力足够的心腹。
其实吧?能够视作晋君周对自己的能力存在怀疑,要不然他应该尝试收服卿大夫,一旦能够得到卿大夫诚心的效忠,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在扶持新力量方面,晋君周明显一直在尝试,只是晋国连续几年对外大肆征战,只能说是毫无效果。
搞得晋君周都怀疑卿大夫看出什么,一再挑动大战来消耗中小家族,迫使晋君周冒险将魏氏推了出去。
晋君周的幸运之处是什么?他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活在动辄弑君的时代。
若是南北朝或五代十国的背景,不用等晋君周有实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