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好一幅君臣和谐的景象
临近秋季的时分,楼令收到了前线的重要战报。
北上的楚军攻打“匡”约一个半月,之后转战其它地方,一般是到了某座城市尝试攻打,打不下来就席卷城外的据点,犹如蝗虫过境那般。
因为楼令早就将郑地南部和西部划为战区的关系,当地的大部分人能够进城就进城,城池无法容纳则是暂时迁徙到其它区域,楚军取得的收获其实非常一般。
楚军没有肆虐城外聚居点之前,当地的贵族对事先将村庄的人迁徙走不是一般的有意见,认为楼令是在小题大做。
等楚军开始朝没有城墙保护的村庄或各类聚居点动手,原先抱怨的当地贵族立刻更改口风,赞颂楼令的预知之名了。
事实上,楼令也就是有那样的计划,愿不愿意执行看当地贵族的选择。
值得庆幸的事情是,当地的贵族才投奔晋国没有多久,处在最需要谨言慎行的阶段,听劝的当地贵族占了多数。
另外那些不听劝的贵族?他们其实是晋国维持当地统治的不稳定因素,倒霉了对晋国反倒是一件好事。
在楚军从“匡”撤离之后,原本在“密”等待的士匄就知道不能继续等了。
只不过,楚军高层是铁心了跟不晋军大规模交锋,一旦发现晋军主力逼近就立刻转场。
那种态势搞得士匄一开始很是手足无措,后面逐渐适应的时候,楚军已经撤退到陈国境内了。
晋军没有追吗?那肯定是有追击的。
问题是,郑地南部哪怕没有多少山地,森林的覆盖率却是比晋地还高,使得晋军追击起来的难度很大。
士匄事先有做功课,可是他不知道怎么个指挥方式,主力与郑地各贵族的协同几乎没有。
等于说,由于士匄不适应运动战的关系,并未在郑地战场有所效果,甚至可以说让楼令的事先布置没有发挥出作用。
怎么那样说?但凡士匄让郑地南部各城池守军离开城池拖住楚军,即便无法纠缠住一段时间,一样会迫使楚军一再丢车保帅,也可以避免楚军一再扫荡。
楼令对于战事的紧张不如预料,讲真话就是一点都不生气。
有什么好气的?
事先进行了什么部署是一回事,出现的结果不一定令人如意。
因为不适应,所以应对错误?第一次而已。
再者说了,南下的晋军并未出现太大的损失,只要不是出现南下军团损失惨重的情况,一概不会让楼令给气疯了。
至于说郑地南部的贵族损失惨重?之前不是说过了么,楼令本身就有意削弱那些贵族的实力,由内部自己动手很容易滋生动乱,让楚军动手就刚好了。
可不能说那种局面是楼令所造成,他有事先做了良好部署,有着极多的应对方案,当地贵族不听劝,加上前线的指挥官应付不来而已。
士匄应该是快要疯了?最新一次发来战报,同时请求进军陈国。
“中军将怎么看?”晋君周是从楼令这里获知信息,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
处理完丧事的智罃和中行吴一样出现在会议现场。
也不能说荀氏的丧事完全处理好,后面还有一些排场需要补上。
只是中行吴和智罃刚好回到“新田”,收到了来自晋君周的通知,单纯前来参加会议,不会参与后续的行动。
不会有什么意外,后面中行吴必然获得卿位。
如果中行吴没有获得卿位?直接说就是晋国的原有秩序被破坏,反正对各个卿位家族不会是好事。
不是非到了洗牌不可的地步,既得利益集团应该做的事情是保证旧有秩序仍被执行。这也是进行改革的难度,源自旧有利益集团对所得利益的保护。
所以,要么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