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6章 寻找死者身份(1 / 2)

“这个压痕的形态显示凶手右手食指有枚戒指,边缘有锯齿状花纹,这可能是重要的个体识别特征。”

小林在一旁记录,笔尖在解剖记录上划出清晰的线条:“也就是说,水箱只是抛尸现场,不是第一案发现场?那第一案发现场可能在哪里?”张凯点头:“很可能就在小区内,甚至就在 3号楼里,凶手为了处理尸体才选择了相对隐蔽的水箱。你看死者衣物上的铁锈成份,与水箱检修口的铁锈完全一致,说明尸体是从检修口被放入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检修口有撬动痕迹。”

最后,张凯用标尺测量死者颈部的指压痕间距:“拇指与食指的间距约 8cm,指节宽度 2.8cm,结合这些数据和现场足迹分析,凶手应该是成年男性,身高 178-183cm,右手可能佩戴戒指,力气较大,且熟悉小区环境,知道水箱的结构和监控盲区。”他合上解剖记录,“这些发现将为侦查提供明确方向,找到第一案发现场和带有戒指痕迹的嫌疑人是关键。”

解剖室里的福尔马林气味似乎淡了些,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张凯看着解剖台上的尸体,仿佛能透过冰冷的皮肤看到那个激烈搏斗的夜晚。虽然死亡原因已经明确,但凶手的面目依然隐藏在水箱的阴影里,等待着更多证据将其照亮。小林整理好所有标本,这些无声的证据将在实验室里继续诉说真相,指引着侦查人员走向破案的终点。

整理解剖结果时,张凯和小林在讨论案情。“死亡时间确定为 9月 10日晚 8点至 12点,与王帅他们调查的监控时间基本吻合,”张凯总结道,“死者生前有搏斗,与凶手发生过肢体冲突,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很可能来自嫌疑人,这是重要的生物证据。颈部的指压痕显示凶手使用右手扼颈,指节宽度约 2.8cm,推测为男性,手部力量较大。”

小林看着颈部的指压痕照片:“从压痕的分布和力度来看,凶手应该比死者高大强壮,不然很难形成这么明显的指压痕和舌骨骨折。”张凯点头认同:“结合杨森他们的足迹分析,嫌疑人身高 178-183cm,与这个判断一致。另外,死者胃内容物正常,没有中毒迹象,排除了被下药后遇害的可能,是突然遭遇袭击的。”

当尸体被送入冷藏柜时,张凯的解剖报告已经初步完成:“死者系被他人扼颈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死亡时间为 9月 10日晚 8点至 12点,死前有明显搏斗抵抗过程,死后被抛入安居小区 3号楼水箱内藏匿。”小林整理着提取的检材,包括血液、胃内容物、指甲缝残留物、衣物纤维等,这些都将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解剖室的消毒水气味渐渐盖过腐败的气息,张凯摘下手套,指尖的凉意久久未散。那个被藏在水箱里的生命,在解剖刀下逐渐暴露了死亡的真相——一场激烈的搏斗,一次残忍的扼颈,最后被匆匆抛入冰冷的水中。而他的身份,以及嫌疑人的动机,依然像笼罩在安居小区的迷雾,等待着更多的证据来揭开。张凯看着窗外的夜色,知道解剖结果将为下一步侦查提供关键方向,找到凶手的希望就藏在这些冰冷的专业数据里。

刑侦支队信息研判室的日光灯管在午夜时分发出“嗡嗡”的低鸣,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又瘦又长。张辉把第九杯速溶咖啡的包装袋揉成纸团,精准投进垃圾桶,纸团撞击塑料桶壁的闷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屏幕上的失踪人口信息像条没有尽头的河流,姓名、年龄、特征在蓝光里浮动,已经滚动到第 876条,鼠标滚轮的摩擦声听得人太阳穴突突直跳。

“我说头儿,这破系统是十年前的吧?”年轻警员小林揉着发红的眼睛,指节在太阳穴上打圈,屏幕蓝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查个‘男性,35-45岁,身高 175cm左右’能跳出九百多条,照片糊得跟马赛克似的,五官都分不清,怎么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