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的难度。
看到这里,景致喃喃自语:“也就是说,现在只是缺一套可行的符号了。
有了合适的符号,我们就可以通过相应的拼音规则,将识字的难度降到最低。
说不定将来只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学生们就可以学会这套规则,可以自己通过拼音来认字、识字了。”
说着说着,景致的眼神顿时变得熠熠生光,她似乎已经看到了那美好而又多彩的未来。
书桌旁,路明远也同样认同的点了点头,他说道:
“确实是这样。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想要创造一套通用性强,而且学习起来简单的符号不容易啊!
咱们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变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儒家现在想要一步到位,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从最初的那些年代久远的贾湖刻符、双墩刻符、半坡陶符、青墩刻符、庄桥坟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夏代水书,一直到众所周知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还有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楷书、行书。
这其中的过程可都是用时间堆出来的。”
闻言,景致也面露难色。
她知道,甲骨文之前的不说,甲骨文和其之后的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而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便是现如今书法界的五种字体。
但是呢,他们之中也只有楷书和行书还大规模应用着,其他的那些篆书、隶书、草书已经很少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了,特别是其中的篆书,已经彻底沦落为一种书法艺术而存在了。
甚至,就连楷书中的繁体字也在渐渐的淘汰减少,正在被更为简单的简体字所代替。
而这,就是时间演化的功劳了。
现在儒家想要一步到位,想从甲骨文,甚至前面的刻符文字,一下子进步到楷书,甚至简体字的程度,这确实有点异想天开。
甚至景致都可以想象的到,儒家可能忙碌个几年都做不到理想中的目标,只能无奈的将现如今的这套拼音符号给公布了,然后等上个几十上百年,这些拼音符号自然会演化到最恰当的模样。
只是,这需要时间啊!
但是景致显然不想等,也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几十上百年,那到时候她可能已经垂垂老矣,甚至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到时候就算演变好了,她也看不见了。那多遗憾!
景致不想这样,“夫君,那你说怎么样才能加快这个步骤?”
“如何加快?”
路明远闻言,停顿了一下,随后笑道:“多添加点人手呗!比如原来儒家只有一百人参与研究,你给他扩大个十倍,来到一千,甚至一万人,这样不就快的多了?”
“哪有这么容易?”
听到路明远说扩大研究人数,景致翻了翻白眼。她就算没有参与这种大项目,也知道单纯的添加人手是行不通的。
人手和效率可不是成正比的。
可能增加的十倍的人手,效率也只提升了那么一两倍。甚至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帮倒忙。
再说,儒家哪有那么多的专业学者?
要知道给汉字注音可只是儒家研究范畴的一小块。
其他的比如著书立说,格物致知,教书育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才是人家的正途。
甚至就连那些在民间很出名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只是他们用来抒发自身感情的工具罢了。
给汉字注音,虽然确实可能名垂千古,但是一来他们大部分都不是专业选手,二来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三来人太多了也没用,所以参与拼音研究的人员其实不会很多。
至于效率嘛,也只能说是正在稳步前进。
厅堂内,路明远自然也听出了景致声